浏览量:1 次 来源:火狐直播ios版下载 时间:2024-08-02 14:15:54
2021年,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在天津港建成投产,码头建造周期缩短2年、建造成本降低30%、作业效率提高20%。和其他自动化码头一般会用“磁钉+自动导向搬运车(AGV)”的物流方案不同,这里创新使用了我国企业自主研制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(ART),实现了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商用无人驾驶,成为以全新模式引领世界港口自动化、智能化升级的“中国范例”。
看着一辆辆ART满载集装箱穿行码头,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褚斌感慨:“从AGV到ART,我们实现许多从‘0’到‘1’的突破,为现代化港口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”
渤海之滨,海天一色。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“智慧零碳”码头,只见一艘艘靠泊巨轮旁边,10多辆15.6米长、1.55米高的蓝色“智能拖车”往来穿梭。这就是天津港集团联合别的企业共同研发的ART。“虽然它样貌简单,却十分聪明,可实现全球港口中最高级别(L4)的无人驾驶。”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说。
走到高处,杨杰敏向记者详细的介绍了ART的作业流程:船舶靠岸后,一辆辆ART便按照系统指令,驶入自动化岸桥边上的指定位置,与预定位置的误差小于3厘米。随后,岸桥上的吊具将集装箱从船上起吊至40多米高,再快速精准地落在ART的车架上。装好集装箱,ART随即驶离,自动“搜寻”解锁站,再绕进迷宫般的堆场,把集装箱“交”给轨道桥,随后再回到岸边排队等候新任务。
提升效率。前不久,“现代哥本哈根”号集装箱船靠泊天津港“智慧零碳”码头。7000多个集装箱,仅用37小时就完成作业,创下1小时装卸203箱的作业效率纪录,在该船经停的10座海内外港口中排名第一。
节省用工。在传统人工码头,为满足24小时作业条件,一台拖车需配备4名司机。而在天津港“智慧零碳”码头,ART的投用令用工节省六成以上,作业安全水平也大幅提升。
降低成本。自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以来,“磁钉+AGV”成为多数自动化码头的“标配”。不过,港口用的AGV一直价格高昂,而ART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制,单车成本可比AGV便宜一半左右。此外,AGV必须依靠埋在地下的磁钉来辨明方位,建设一座250万标箱吞吐量的自动化码头,仅布设磁钉就要上千万元,后期维修成本也不低。而ART采用“5G+北斗导航”,不用布设磁钉,建设成本大为降低。
与ART紧密关联的还有桥吊系统。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高延辉算了一笔账:传统自动化码头,桥吊采用双小车配合AGV完成解锁、二次吊装,构造更复杂,每台重达2300多吨。使用ART方案,解锁在其他区域完成,桥吊一次吊装,构造相对简单,重量可减至1400吨以下。“每台桥吊减重近1000吨,意味着整个码头的承重设计、建造投入、桥吊价格都能够更好的降低,据测算,仅桥吊一项就能降本约8亿元。”高延辉说。
从长远看,ART给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提供了新的选择。当前,全球95%的集装箱码头仍是传统人工码头,改造升级空间很大。“在传统人工码头,堆场几乎都是水平岸线布局。过去受技术限制,自动化改造时必须把堆场设置成垂直岸线布局,相当于‘推倒重建’,难度大、成本高。”高延辉说,使用ART配套方案做改造,无需改变岸线布局,改造更方便,成本更可控。
从车辆结构、指挥系统到钢板厚度、螺栓样式,研发团队一次次试错、一步步摸索
“想法太超前,咋落地?”“前期投入巨大,会不会‘打水漂’?”……一些同行听说后,为天津港捏了一把汗。
“打造世界一流港口,根本要靠自主创新。”褚斌和记者说,一次次严谨论证和研判后,天津港自主研制的信念越发坚定,“多年来,‘磁钉+AGV’方案的运行效率已经几乎提升到了极限。要想再有所突破,必须另辟蹊径。”
在天津港集团所属企业金岸重工公司的测试场地,记者见到了最新款的第四代ART。远看,它只是一个巨大的卡车底盘。近看,车身上有许多“门道”——车辆四角有圆柱凸起,这是用于避障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;车架经过减重和强化,极限载重量提升至80吨;载货平面彰显人性化设计,位置与工人解锁作业的高度一致;车辆侧面还配有自动充电口,充电1小时即可满电运行……
“相比传统拖车,ART重量更轻,寿命更加长,承载量更大,智能化水平更高。”金岸重工公司总经理曲明和记者说,这样一款造型独特、功能实用的运输机器人,完全是从零做起的。
从车辆结构、指挥系统到钢板厚度、螺栓样式,研发团队一次次试错、一步步摸索。
码头很大,但也有不少地方空间狭小,必须最大化使用场地。比如,当要穿过左前方和右后方都有障碍物的缝隙时,只有前轮这一对转向轮、转弯半径大的传统拖车很可能被“卡”住,而ART则能精细调整4个车轴不同的转向角度,以“螃蟹行”等复杂动作斜行穿过。
为了实现设计目标,金岸重工研发团队不断调试控制算法。第一台样车,只能做到多轴同步转向和控速,难以精准控制运动。后来,研发团队优化了“双轴控”技术,又因为前后轮线速度不同而出现“磨胎”。为找出最优算法,他们每天奔走在测试场地。有个阶段为了修正ART转弯甩尾等异常,测试员得跟车慢跑记录细节,平均每天跑25公里,相当于半个马拉松。磨坏20多条轮胎、迭代30版算法后,车辆终于实现顺畅精准运动。
车架是ART整车最受考验的部件:既要能日复一日地承受集装箱下落带来的冲击力,又要能经受海水、海风的腐蚀,还要满足绿色节能、轻便灵活等高要求。
“在不熟悉工况的情况下,我们一遍遍用砝码箱去探索载荷临界点。有时,材料强度够了,刚度却不够;有时,净强度达标了,疲劳强度又不足。”金岸重工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陈雷说。为求得“最优解”,他们运用大量仿真计算工具,制作出包含车架材料、结构、油路、电路等真实信息的数字模型,一块块微调构造,历时一年,终于找到平衡点。
“经过一年多反复优化,本以为ART的无人驾驶系统很成熟了,结果,去年夏天的几场大雨,又给我们浇了一头‘冷水’。”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技术部设备运行主管彭云辉说,当时他们发现,大雨过后,ART经常停滞不动或偏离路线。
经过故障分析,原来是激光雷达外部留下积水,导致激光折射,严重干扰了车辆定位。后来,他们加班加点,专等恶劣天气去码头跑车。3个多月后,一套“雨天作业模式”成功研发,大大降低了天气影响。
港口就像一座微缩版城市,空间复杂、设施繁多,对效率和安全的要求极高。每跑一趟任务,ART都要与周边设备做上百次指令交互。“既要接受码头管控系统指挥,还要与岸桥、轨道桥、锁站、充电桩‘对话’,多台车辆之间也得分工合作、避免拥堵,这就需要一套高效可靠的车队管理系统。”高延辉说。
系统工程谁来建?起初,天津港研发团队心里没底,尝试寻求外包服务。不过,由于这套系统没有“模板”,得从“白纸”开始原创,多家有实力的企业洽谈之后都犯了难。
“他们中,有的信息化功底扎实,有的人工智能积淀深厚,还有的通信技术实力强大。强强联合、取长补短,是有能力拼出‘智慧大脑’这张复杂拼图的。”高延辉分析,“关键卡点在于各家都不了解港口的业务需求,迈不出第一步。”
“别人不了解,咱还不了解吗?”于是,2019年7月,天津港集团当起“总牵头”,组建创新联合体合力攻坚。
“一些科技公司在智能算法上实力丰沛雄厚,但光有技术还不能让车队管理系统高效运转。”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信息部经理刘喜旺和记者说,起初,ART在堆场提取集装箱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是调度车辆先抵达目的地,再由轨道桥将集装箱运上车。后来,港口技术部门从码头运营经验出发,提出了“预到达”的设想,即轨道桥在车辆抵达作业位置前就预备到位,由此使得堆场作业时间压缩近一倍。
刘喜旺认为,港口与科技公司紧密合作,实现了“1+1>2”的创新效果。天津港获得了自主可控的车队管理系统,科技公司则在合作中拓展港口信息化业务,打开了全新的市场空间。
创新联合体还广泛吸收研发机构、高校团队的经验智慧,在基础研究、前沿探索上攻关突破。
“通信及定位功能是保障车队管理系统运行的‘底座’,然而集装箱码头的金属遮挡屏蔽现象是个‘老大难’。”中国移动天津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陈奇志介绍,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组建“5G+北斗实验室”,为天津港码头量身设计双频段5G专网、研发远程驾驶车载设备,首次在港口应用了“5G+北斗”的融合定位方法,使ART的响应时延达到毫秒级,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。
“公司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天津港设立了院士工作站,深耕港口无人驾驶技术。”主线科技公司合伙人、前瞻院院长王超说,天津港为L4级的商用无人驾驶提供了宝贵的“试验田”,帮助院士工作站积累了大量实地场景和实测数据,“既能支持和促进认知模型、核心算法等多项前沿研究,也转化出车辆复杂环境感知、信息共享、智能决策等一批可在更多行业推广的科技成果。”
“赛马”机制是天津港创新联合体提升创新实效的又一做法。为开发L4级别的商用无人驾驶系统,天津港集团提出“千循环一次故障”的目标,引入4家企业同台竞技。天津港担当“裁判”,每月考核系统稳定性、故障率等指标,经过激烈角逐,“赛马”企业逐渐拉开差距,两家企业先后退出,余下两家继续比拼。“各企业‘你追我赶’,加快了技术升级的步伐,无人驾驶系统正从百循环一次故障,提高到800循环一次故障,达标在望。”高延辉说。
“ART带来的不只是港口运输新装备,还造就了一批敢想敢拼的港口人才,探索出一种富有活力的创新机制,并梳理出一套自主掌握的技术标准。”展望未来,褚斌表示,目前中国港口已在吞吐量、作业效率、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了全球领先,今后还将联合相关企业,努力在港口装备、智慧系统等方面掌握更多原创技术,进一步稳固和增强领先优势。
“全球首个”,是在天津港采访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(ART)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。
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,全球首个ART车队搭载着全球首个港口数字孪生技术底座,连接全球首个2.6吉赫兹和700兆赫兹融合5G专网……天津港,何以拿下如此多“首个”?一位研发人员的感慨引人深思:“创新都是不易的,哪儿能没顾虑、零风险?我们不过是认准方向、咬紧牙关,勇敢迈出了第一步。”
迈出第一步,当有坚定的信心。ART成功研发的背后,离不开产学研深度合作、多领域协同配合。面对各种技术难题,天津港联合配套企业和科研机构集众智、聚众力,为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。经过多年发展进步,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,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、庞大的研发队伍和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。发挥新型制优势,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,我们完全有能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更大作为。对此,要充满信心。
迈出第一步,呼唤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。这些年,我们国家科技实力、产业水准不断跃上新台阶,在慢慢的变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。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当前,我国部分领域技术发展已经走在国际前沿,部分科学技术工作已经走进“无人区”探索发展的阶段。这就要求广大企业和研发机构以更广阔的视野、更自觉的担当,从模仿式的追随转向开拓性的引领,努力实现更多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不畏艰难、敢于创新,我们将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赢得更大主动。(本报记者 邱超奕)
不断提高设备兼容性、安全性、稳定性,让智能家居真正智能起来,智能家居产业必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让我们消费者尽享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和愉悦。
随着重约1200吨的储罐穹顶升顶就位,我国超大型全“坐地式”液化天然气储罐,宁波“绿能港”三期项目3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升顶。
日前发布的《青海湖流域生态气象公报(2023)》显示,青海湖2023年年平均水位为3196.6米,较近十年平均上升1.3米。
近年来,武汉加快建设疾病防控、医疗救治、基层防控、卫生应急保障四大体系,初步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、农村地区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近日联合国内多家单位,共同绘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。
在科研的广阔天地中,每一位研究者都渴望最先触摸到知识前沿,做揭示未知奥秘的先行者。然而,传统的学术出版流程往往烦琐漫长,导致最新研究成果难以及时分享。而预印本平台作为一个便捷的学术交流空间,以开放、共享、快捷的特征,塑造了数字时代学术交流与传播新方式,有利于加快知识传播、扩大学术影响,日益成为科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,对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备极其重大作用。
所谓“预印本”(Preprint),是指科研成果未经同行评议、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之前,作者出于交流和证明优先权等目的,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的科研论文、科技报告等文章。与传统学术论文发表需要同行评议且发表周期很长不同,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,预印本具有发表快速、能带来合作新机遇、有助于提升学术影响力、可在与他人的互动分享中改进稿件等优点,因而受到慢慢的变多科研工作者的欢迎。而由于预印本具有迅速传播和共享功能,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,预印本平台建设也得到各级政府组织的重视和支持。
第一届陈景润奖29日在京揭晓,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黄炳荣的“L-函数的矩及其在Rankin-Selberg问题和算术量子混沌中的应用”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聂思安的“仿射Deligne-Lusztig簇的不可约分支”两项成果入选。
从生态环境部2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生态环境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6月底,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00余个,达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80%以上;全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达到45%以上,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度减少,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明显。
6月份,青海电网单月发电量为104.97亿千瓦时、清洁能源单月发电量为100.58亿千瓦时,两项指标历史首次双双突破100亿千瓦时大关。其中,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为95.82%,处于全国领先地位。
国家卫健委29日发布2023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。2023年度参评医院共2062家,县域覆盖率达98.6%。
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特色所在、活力所在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。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百姓民生,是推动我们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。
湿地、森林、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湿地具有类型多样、分布广泛的特点,是很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。然而,湿地ECO十分脆弱,一旦受到伤害和破坏,恢复工作可能复杂困难且十分漫长。
202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展26日闭幕。从这届航展能够正常的看到全球航空业的最新趋势:绿色航空技术正引领行业方向,低空经济已加速发展,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。
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“基因魔剪”——CRISPR基因编辑技术,将人体免疫细胞B细胞变成体内的微型监测机器和“抗体工厂”,生产专用抗体来摧毁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。
来自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,利用人工智能(AI)技术监测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地球自转的影响。根据研究结果,他们都以为,人为造成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正在不断扰乱地球的自转,导致每日时长(即日长)变长。
能不能采取智能化的办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?早在上世纪80年代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开始了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预警研究,先后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机理模型和多个经验模型。
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。记者在会上获悉,我国将每10年组织并且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,适时开展补充调查,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,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。
国家航天局25日在京举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卫星、陆地ECO碳监测卫星的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仪式。这两颗卫星投入使用后,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ECO开展监测,为建设美丽中国,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。